a. 对于架空历史游戏,一个文化到底参考了哪个历史真实文化,就算官方有偏向,否则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应交于读者品味,本土化工作保持中立应该是个比较合理的做法吧。而且架空历史的文化往往参杂多种不同的文化,服装色彩标志情节地理习俗可能都是个大混合体,无法一概而论。
b. 若是参考东罗马帝国,是否就必须参考希腊文化来翻译呢?说个不恰当的比喻,这就有点像有中国游戏做清朝架空,外国人要用早期很多儒家文化的翻译来做本土化,因为康熙尊崇儒学,一直在推广儒家思想。这有点曲折了,因为儒家文化对现在的外国人来说是门学术研究,历史研究,里面会有很多专业的东西。而做游戏的翻译,既然是清朝文化,就按清朝常见的翻译来做不是比较通顺?比如罗马皇帝戴克里先,维基中文里原名狄奥克莱斯Diocles,跟Garios的io相对应,也没有翻译成狄俄克莱斯。用大众不熟悉的希腊文化做参考,我认为舍近求远了。
c. 参考希腊文化的方式是用希腊神袛和著名人物的翻译。先不论方式如何,如果回过头来看这一个逻辑,会发现走得太远了。用希腊神袛来做一个架空帝国翻译的参考,导致了新汉化让我最觉得不适应的地方:我像在玩古希腊神话故事。我相信这一定不是汉化组想要的效果,我猜测你们最多想让玩家在帝国地名人名里感受到当年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可是就算这点我认为也值得商榷:让玩家感受某种隐藏的文化,到底是翻译在奏效,还是故事情节人物刻画在奏效?说得重一些,我有点感觉本土化在越俎代庖了。其实就算你用很常见的字眼翻译,比如艾皮克罗提亚,玩家已经可以感受到英文玩家看epicrotea能感受的东西了,至少不会认为这是个阿拉伯地区或者美洲地区,更细致点的会明白这有地中海的感觉…等等,交给读者处理,让不关心这是什么文化的人也能顺利的读出来并且记住才应该是重点吧,而厄庇克洛忒亚我连和朋友交流打字都不会打这个名字,所以认为这样的翻译是不奏效的。说回拆分希腊人物的方法,我认为这值得商榷是因为希腊神袛并非本土玩家群体中耳熟能详的存在,若是日本做了架空三国游戏并且设立了很多架空地名人名,而翻译将这些名字用三国时期人物来做拆分参考,并且配合人物特质使用,效果一定很棒。不过中文日文韩文很多字直接对应,所以其实发挥空间不大,也少去很多工作和烦恼。同样的,这也是拉丁语系的玩家对于英文名中潜藏的希腊文化接受度高的原因,拉丁语是很多他们语言的来源,而中文玩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能一概而论,用所谓著名希腊神袛和人物来做标准,却增加了阅读记忆传播难度,我认为得不偿失。